机构补仓vs散户抢反弹:结局迥异
11月14日的A股早盘,大健康板块气势如虹,房地产政策红利显现,上证指数更是一度创下十年新高。但当我打开自己的交易软件,却发现账户里的股票纹丝不动。这种"指数狂欢,个股寂寞"的割裂感,让我想起上周在陆家嘴某私募交流会上听到的一句话:"现在的市场,就像黄浦江上的
11月14日的A股早盘,大健康板块气势如虹,房地产政策红利显现,上证指数更是一度创下十年新高。但当我打开自己的交易软件,却发现账户里的股票纹丝不动。这种"指数狂欢,个股寂寞"的割裂感,让我想起上周在陆家嘴某私募交流会上听到的一句话:"现在的市场,就像黄浦江上的
今天跟大家聊个扎心的话题:为啥你炒股总亏钱?其实不是你选的股不行,也不是你没学技术,而是你“等”不住!
“周末利好不少,明天能反弹吗?”“手里的票要不要趁涨卖掉?”2025年10月19日这个周末,不少A股投资者盯着消息面犯嘀咕。一边是中美经贸磋商释放缓和信号、部分行业三季报预喜,另一边是科技板块前期涨多回调、关键会议前资金情绪谨慎,多空信号搅得人心里没底。
交易比较难的地方,在于它是一个“闭环”。不管你别的地方做得多好,只要中间任何一个环节没做到位,你就永远无法实现长期稳定盈利。
大家好,我是一个不甘心的90后宝妈,躺平的梦想败给了母爱的斗志。正在努力学习炒股,希望能为自己和宝宝搏一个更自由的未来。
一是,大部分房企要为明年持续“出货”而充实“粮仓”;另外,基于当前房地产市场呈现出的核心城市、核心地段热度延续与整体理性谨慎并存的复杂局面,房企要找到高价值区域、真正的市场需求所在,就要做足“土地严选”的功课。
随着近期的上涨,今天的市场温度已经到了89.57℃,处在恐惧区间。偏谨慎的投资者,或者仓位太重的投资者,可以考虑适当减仓。其他投资者守好仓位即可。
盘面一片绿油油,账户浮亏直戳眼,到底该割肉离场还是抄底补仓?每次股市大跌,无数散户都在这两个选择里反复纠结,有人慌得连夜清仓,转头就看着股票反弹拍大腿;有人闭着眼抄底,却把自己套进更深的“坑”里。其实大跌不可怕,怕的是用错应对方法。
很多朋友炒股时都有过这样的困扰:手里拿着股票,要么担心跌了被套,要么怕涨了踏空,想做波段又不知道怎么下手。其实用“三成底仓+T概念”的策略,既能控制风险,又能通过反复做T降低成本、放大收益——不过要注意,做T需结合市场波动和个人能力,新手建议先模拟练习,避免因
去年夏天在公园下棋时,我认识了王大爷——一个头发花白但精神矍铄的退休工人,手里拎着个旧手机,屏幕上永远只开着股票软件的“均线页面”。他跟我说:“炒股哪用那么复杂?我靠三个简单方法,这5年没亏过大钱,反而把退休金翻了一倍。”
今早点开炒股软件,账户里那几只早跌穿成本线、还在慢慢往下滑的股票,看得我心里发闷。随手刷了下股民群,满屏都是同款纠结:“明明上半年看公司业绩是涨的,怎么股价反倒跌个没完?”“都硬扛大半个月了,再跌真顶不住了”,估计不少朋友都有这体会,其实光靠扛根本没用,得先找
指数继续涨,4连亏,2025年盈利只剩下了1.7万,离扭盈为亏也只有一步之遥了。说不定哪天就悲剧了,2025年全年保持盈利我个人倒是比较乐观的。不过我乐观好像没有什么作用。这不是我说了能算数的事情。亏了还是只能继续熬,不过还好,2024年的利润可以顶一阵子,不
今天开盘吉视传媒又是快速下杀跌停,盘中股价砸到3.87元跌停,途中虽有小幅反弹,但最终还是接近跌停,收盘跌幅达到了9.77%,连续6天大跌,从几天前的6.50元一路砸到现在的3.88元,跌幅超过了40%,今天成交额达到21.59亿,换手率达到了15.65%成交
最新的故事主角是“建工爷叔”。过去十年,他把耐心都献给了上海建工,很多人第一次听说他,都是因为“如果解套,就请股友去锦江酒店吃饭,再发大白兔奶糖”。
大家小周末好,周五的A股收官了,今天缩量2.3万亿冲高回落下跌11点,主力资金净卖出685亿,是减仓还是补仓?接下来还会继续跌吗?请认真耐心看完,且看5分钟我给大家娓娓道来,相信你会豁然开朗的!
2014年,我拿着工作5年攒下的28万,一头扎进股市。当时满脑子都是“短线翻倍”,听消息买股、追涨停板、满仓梭哈,结果不到半年,28万亏得只剩8万。最惨的时候,我连房租都交不起,老婆跟我吵着要离婚,父母也唉声叹气说我“不务正业”。
一位网名为“上海建工爷叔”的投资者十年间每月用退休金补仓,持仓成本从6块一路补仓至3.8元,至今仍未解套,引发网友“一人一手助爷叔解套”的接力热潮。今年9月16日早盘封板,上海建工股价报3.21元/股,按照“建工爷叔”此前曝光的3.8元成本价计算,“爷叔”十年
建工爷叔的真名不详,deepseek查到他早在90年代初期就参与了证券市场活动。爷叔通过买卖股票认购证赚了钱,在那个工资只有400多块的年代,他一度大赚30万元巨款,获得了人生的第一桶金。
9月15日,上海建工股价冲上涨停,收于2.92元,市值259亿元。市场目光又一次聚焦到那位广为人知的“建工爷叔”——一位持有该股近十年、成本从6元/股一路补到3.8元/股的老股民。
近日,南京本土国企颐居建设成功竞得城南正芯NO.2025G58地块。这是继2024年拿下G79地块,打造四代宅颐和金陵印项目后,颐居在同一核心板块的又一重要布局。